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降本增效,物流企业不能只是“过紧日子”

[罗戈导读]如果对降本增效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打着降本的幌子一味“压缩”,企业可能会错失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机会,甚至陷入“内部损耗>外部收益”的怪圈。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降本增效几乎成为企业管理的永恒命题,尤其在物流行业这样追求高投入产出比的领域,降本增效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然而,很多物流企业对“降本增效”有着错误的认知,将降本简单等同于“省钱”、“缩减开支”,甚至将其发展成一场“全员节俭运动”。

一些企业管理者大喊“降本增效”,要求员工把一张A4纸用到极致,甚至削减必要的资源投入,不仅未能提升效率,反而引发员工抱怨,影响客户体验,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发展动能。

降本增效并不是单纯地“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更不是简单地将支出一刀切地进行控制。

降本增效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它不仅要求企业在物流链条中找到减少浪费的方法,还要构建更高效的组织运行模式和资源使用结构,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如果对降本增效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打着降本的幌子一味“压缩”,企业可能会错失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机会,甚至陷入“内部损耗>外部收益”的怪圈。

接下来,分享几点看法:

01 降本增效的常见误区

物流企业在降本增效落地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和管理方式的偏差,导致偏离初衷,适得其反。

1.1运动式降本,容易陷入“只砍不增”的恶性循环

降本增效是系统性、长期性的企业管理工程,但许多企业却将其当作运动式任务。

上层号召“降本”,下层则迅速展开“节俭大作战”,从办公耗材到员工福利全面缩减,全员为了“完成降本指标”忙碌不已,却忽视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真正的效率提升。

比如,无差别取消培训与交流活动,要求所有部门减少差旅,甚至冻结必要的市场费用。

某些企业将“降本”简单化为“控制费用”,却未深入分析这些控制措施是否真的影响了物流的运转效率,结果只是折腾了一阵,在报表上“降”了一些费用,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却没得到提升。

由于缺乏清晰的方向,基层忙于“执行”却远离目标,最终不仅没有实现增效的目标,反而影响了服务质量、供应链运转甚至客户关系。

1.2极端化降本,上面一句话,下面成倍放大

很多企业将降本增效误认为是“过苦日子”,简单地减少投入、降低待遇,认为员工应该“自觉牺牲”,甚至忽略合理成本的存在。

这种将降本增效与“苦日子”划等号的思维方式,不仅会打击员工积极性,还会损害团队凝聚力,为企业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比如,为了节约费用,减少车辆维修保养的频率、延迟仓库设备更新,导致运输质量下降或仓储效率降低。

压缩员工福利、培训预算,让员工感到被忽视甚至剥削,最终可能导致人员流失率上升。

如果在成本削减时连必要的包装、运输时效保障都削减,那么客户流失率将大幅攀升。

只讲“过苦日子”,不讲持续发展,物流企业最终将陷入“没人干活、没钱发展、没人愿意来”的糟糕局面。

降本增效不仅是一个经济账,更是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

1.3对立式降本,弱化管理指令的执行力

降本增效措施有时会被基层员工“误解”为企业缺乏人情味,让员工认为企业的降本只是为了“省钱”,却没有真正考虑员工的实际工作体验或实际需求。

这种对立化的情绪,进一步弱化了管理指令的执行力,也破坏了团队士气和归属感。

在许多物流基层岗位,员工本就面临高强度工作。如果企业在降本的名义下减少福利或增加工作压力,员工的归属感会大幅削弱。

当员工对企业产生“敌意”时,不仅执行效率下降,还会对跨部门协作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物流这种需要链条协同的行业中,损害尤为严重。

上级与下级对立,员工抗拒沟通和调整,使降本增效在基层落地“失灵”,甚至加剧矛盾。

02 如何平衡降本与增效

降本增效的本质,是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增加效率”,它不是让企业削减一切成本,而是要让企业更加科学地配置资源、更高效地创造价值。

2.1该省的省,不该省的坚决不能省

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分领域、分环节的精细化处理,找到“非砍不可的部分”和“不能触碰的底线”。

有些费用是浪费的确可以省,但关乎业务品质和长远竞争力的费用,则绝对不能碰。

比如,不能因节省费用减少设备维护,否则只会增加设备故障和运力损耗;降本绝不能带来服务质量的下降,否则将威胁客户留存率。

而人力成本管理中,可以通过激励机制与培训提升员工效率,但绝不建议通过过度压缩薪资和福利来“勉强支撑”。

2.2从降本到增效,以效率提升为核心目标

降本增效的两大维度中,“增效”比“降本”更为重要。

物流企业需要始终思考一个问题:省下来的资源是否转化为效率?不能为降本而降本,而要通过资源释放、流程优化和技术革新等方向实现效率提升。

运输方面,通过智能化调度工具减少空驶率、提升车辆运力利用率。引入路径优化工具,让配送路线更科学,缩短运输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仓储管理方面,应用自动化仓储设备与现代化管理系统,加快货物的出入库效率,提升周转率。采用高效分拣技术,减少人工失误与时间浪费,提高仓储整体吞吐能力。

跨部门协作方面,构建数字化协同平台,打通运输、仓储、客户对接链条,让信息流动更加顺畅。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减少重复环节,让物流链条更高效。

03 如何正确地降本增效

有些物流企业以为降本增效只是临时性的动作,靠“运动式推进”就可以完成,但事实证明,只有正确、科学地实施降本增效,才能推动企业的长效发展。

3.1常态化,而非运动化

降本增效应当是一种企业长期的管理理念,而非临时性的“任务冲刺”。

只有常态化,企业才能在每一环节中不断优化、持续进步。

比如,建立定期的成本分析和效益评估制度,每月、每季度对企业的成本构成和效益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同时,将降本增效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3.2制度化,而非临时起意

什么是制度化呢?就是把降本,藏在制度里,而不是临时起意,主观臆断。

为了保证降本增效工作的顺利开展,物流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

制度应涵盖成本控制、绩效评估、人员激励等方面,明确各项工作的流程和标准,确保降本增效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比如,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控制,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比如,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将降本增效指标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中,与员工的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降本增效工作。

3.3组织化,而非仅靠几个人的力量

降本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靠某个部门或者某个英雄人物能够完成的,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建议物流企业成立专门的降本增效工作小组,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降本增效工作。

工作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降本增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工作合力。

比如,在大型零售企业的仓储管理中,采购部门、仓储部门和运输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采购计划,优化仓储布局,提高货物出入库效率,降低仓储和运输成本。

写在最后

降本增效是物流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但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过紧日子”。

物流企业要深刻认识到降本增效过程中常见的误区,避免陷入运动化、极端化、对立化的困境。

同时,要找到降本与增效之间的平衡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创新管理模式等方式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益提升的有机结合。

在推行降本增效工作时,要坚持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化的原则,让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只有这样,物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降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为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下一篇:走向物流管理岗,一定要学会布置工作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活动/直播 更多

仓储管理之全局视角:从入门到精通

  • 时间:2025-04-24 ~ 2025-05-16
  • 主办方:冯银川
  • 协办方:罗戈网

¥:20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5年3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